福利书屋 - 经典小说 - 清穿之德妃升职日常在线阅读 - 清穿之德妃升职日常 第358节

清穿之德妃升职日常 第358节

    不在?心上的人,送礼便是定有所求,随大流敷衍至极。

    阮酒酒是被偏爱的那个人,她自然说不出康熙半分不好。

    “嫔妾恭贺皇上圣寿无疆,祝大清国运昌隆。千门万户乐升平,四海一家同?欢乐。”阮酒酒起身?恭贺道。

    康熙眉开眼笑:“德贵妃字字句句,皆说出朕之所期盼。朕平生所愿,大清江山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人人有笑颜。”

    “皇上是圣明君主,您之所愿,朝廷大臣们与天?下百姓,皆前赴后继全?力为您实现?。”阮酒酒道。

    “嫔妾亦是皇上治下的百姓之一,愿为皇上尽绵薄之力。木罐子之中,装的是从江南快马送来的今年稻种?。嫔妾与族兄不负圣意?,从琼州的三季稻中挑选优质稻种?,在?云南南部种?植成功三季稻。同?时,在?广西南部的试验田,也成功种?植三季稻。”阮酒酒道。

    “什么?三季稻在?云南和广西试验成功了?”康熙震惊的当场站起来。

    他的声?音微微发颤,在?场的王公大臣们,亦双手紧握,眼睛瞪大着,死死盯着阮酒酒。

    得益于阮酒酒一直的好名声?,和年年不间断的在?民间施善,没?有人认为三季稻在?新地区试验种?成,是阮酒酒为了功劳而胡说。

    最多是外人蒙骗了一心为民,忠君爱国的德贵妃娘娘。

    阮酒酒微微一笑,眼神坚定确认的看向康熙。

    康熙平息下自己的激动,他道:“德贵妃,你继续说。”

    “由于三季稻对气候要求较高,需要冬夏温差不大,雨水丰富的地方?,暂时只能在?岭南一带种?植。”阮酒酒道。

    “岭南一带,土地极广,尽够了。”坐席之下,有大臣按耐不住,小声?接话道。

    清朝时的岭南一带,包含海南、香港、广西、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部分地区,可谓是地域辽阔。

    “因此,嫔妾与族兄还派人尝试在?江南区域,试种?双季稻,也得以成功。”

    “国之强盛,离不开百姓人口?的数量增加。粮食是养育人口?的重中之重。嫔妾知道皇上一直忧心粮食储备,并重视稻种?的培育。今得以筛选培育出优种?,并研究出适宜三季稻、双季稻的种?植地区,特在?万寿节献给皇上,以贺皇上生辰之喜。”

    “由于族兄仍在?云南试验田地中,盯着今年三季稻的长势,不能赶回京城。研究内容和数据,族兄请嫔妾代为整理书写成册,请皇上阅览。”

    雅兰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交给阮酒酒。

    阮酒酒双手捧着书册,不用康熙吩咐,梁九功脚步飞快的走过来,恭敬的请走册子。

    梁九功返回还未走到康熙面前,康熙迫不及待的往前走了两步,伸长手将册子拿走。

    “好,好啊!”康熙认真的翻看着册子,对于农耕康熙亲政以后,一直十分重视。

    数据是真是假,康熙大致能看得出来。

    具体数值是否有夸大,还要工部派专人去实地调查。

    但是,康熙可以肯定,哪怕是数值略微夸大了,三季稻和双季稻的推广,也会比现?在?土地里种?植的一季稻,有更多的粮食产量。

    “萨穆哈,你上前来看。”康熙传唤工部尚书上前。

    工部尚书在?席位上,早就伸长着脖子,坐立不安的想?要一探究竟。

    农业归属于工部管辖,工部尚书作为工部最高官员,对农业方?面自然有一定的评判能力。

    康熙舍不得的,将册子递给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一打开册子,先是被纸上的字,吸引了目光。

    这一手字写的真好啊,好似还有些皇上字体的笔锋。

    德贵妃娘娘不仅贤德善良,竟还如此才华横溢。

    字写的再好,这个时候也不是欣赏字体的时间。

    工部尚书神情严肃的,认真快速翻阅着册子。

    “皇上,若数据真实,德贵妃娘娘与其族兄之功劳,当利千秋,可载入史册。”工部尚书道。

    “哪怕之后推广种?植,不如数据之好,也救了无数百姓性?命,免于饿于灾荒。利落利民,是大功劳、大功德一件啊!”工部尚书又道。

    “臣等有愧,工部研究稻种?多年,竟没?有发现?如此多的地方?适宜种?三季稻和双季稻。”工部尚书将册子交换给康熙,自责道。

    康熙朗声?笑着,他满是骄傲道:“德贵妃爱好读山川游记,人虽在?后宫,却从书中看到江河山川,如行过万里。你们要忙于政事,在?此道上,不如她,实属正常。”

    “爱卿也姓乌雅。”康熙忽然道。

    工部尚书乌雅·萨穆哈道:“是。只是,奴才与德贵妃娘娘并非同?宗同?族。”

    “也是极好的。德贵妃,你那族兄,叫什么名字。是否有官职?”康熙问?道。

    阮酒酒道:“族兄名苏赫,他于骑射、读书上,皆无天?赋,因而并无官职在?身?。若非大前年过年时亲戚走动,往嫔妾娘家送去自家亲手种?植的反季蔬菜,倒不知道他在?农事上颇有天?赋,并且极爱农桑。嫔妾手头恰巧有几个上等水田田庄,想?着是自家亲戚,他家境清寒,便借此帮衬一把,将田庄交由他打理。”

    后面的话,就不必多说了。

    猜也知道,定然是收稻时的产量,比往年高许多,从而入了德贵妃的眼。

    “过年时的蔬菜,种?植不易啊。看来确有天?赋。皇上,此等人才,应当纳入朝廷,选入工部,为民增产谋生才是。”恭亲王常宁道。

    阮酒酒望向恭亲王,笑容端庄,微微颔首感谢。

    恭亲王出言夸赞,是感念阮酒酒在?后宫对大公主的照顾。

    但是,说的也是实话。

    京城过年时,温室种?植的小黄瓜,仅细长如手指,一根就要价不菲。更有“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的说辞。

    可见这项技术,多么难得。也多么的耗财。

    不过,因为当下的温室栽培,通光性?差,蔬菜不见风日,苗叶颜色不如应季生长时翠绿,有违天?时,被大多数人斥为“味无所指而夭折生长”的不时之物。

    因此,人们较为抵制。除了嘴馋好美食喜新鲜者,采购反季蔬菜用于自家饮食。大多富贵人家购买,是用于祭荐陵庙之上。

    祖宗们又吃不到,不用担心季节有差,伤了身?体。还能体现?自家的财力,和对祖先的孝心。一举两得。

    虽然,温室栽培在?蔬菜上,不为大多数所接受。但是,作为观赏的花卉,这项技术还是运用的炉火纯青,很得贵人们的喜欢和追捧。

    没?见皇家都在?初一宴席上,菜桌中间摆上一只鲜艳欲滴的大牡丹么。

    “恭亲王所言,正是朕之心意?。待工部农官前往各地核查情况无误,乌雅·苏赫立马回京入工部任职。具体官职,待农官核查完去年粮种?产量和今年稻种?情况,再定。”康熙宣旨道。

    这个“再定”二字,用的极为诱人。

    在?场的多是人精,一听便知,只要一切真实无误,德贵妃的族兄必然从一介白?身?一步踏上青云。

    即使?稍有出入,一个小官的位子,是给定了。

    真让人心里冒酸味儿?。

    金工部、银户部,多好的地方?,这就插进去了一个人。工部能榨油水的地方?,可太多了。哪怕是负责农田,还不准人以后升职,换个位置的?

    在?皇上心里挂了号,只要人不是足够的蠢,总能扶起来。

    德贵妃一脉,在?朝中再得一助力。

    德贵妃,其势正盛啊!

    第380章

    这就其势正盛了?

    康熙可瞧不上自己送出去的这么点好处。

    况且, 这是乌雅家自己出人才,换成别的姓氏,一样该有的赏赐和?官职,都?不?会少。

    “德贵妃秉性柔嘉, 入宫多年, 侍奉太皇太后、太后恭谨孝顺。在位贵妃期间, 于内驭下宽厚, 于外仁爱百姓。年年行善不?断,品格贵重。今献上新型水稻粮种,为社稷百姓立下大功。理当厚赏。朕之后宫,后位空悬。”

    康熙话说到这里,骤然停顿。

    在场之人, 无不?屏气凝神,等待下一句话的落下。

    后位空悬。

    难不?成德贵妃要在今日封后?

    这太突然了!不?可以!

    不?可以啊,皇上!

    哪怕是?对三季稻、双季稻的推广有功, 也非德贵妃一人之力。不?是?还有个乌雅·苏赫吗?给他官当。再赏赐给乌雅家一个爵位和?金银珍宝就是?。

    后位之贵重,岂能?作?为?嘉奖赏赐。国母人选, 当慎之又慎, 由群臣举荐。

    皇上您实在喜爱德贵妃,要给德贵妃再抬身份,那不?还有个皇贵妃的位子吗?

    副后差不?多啦!够用了!

    太子坐在离康熙下首最近的位子,神态稳重,神情?平和?。不?论四周多少眼神,或明显或隐晦的试探过来,他不?为?所动。

    太子心中毫不?慌张, 他无比信任他的汗阿玛,不?会侵害到他的地位利益。

    况且, 皇后又如?何。

    他自信自己能?当好大清的储君。

    若他当真不?如?四弟,退位让贤又何妨。

    德贵妃与四弟的品行,他信的过。光明磊落,行的是?君子之道?。

    如?今的太子,骄傲又正直,行为?坦荡自信。

    康熙的视线,定格在阮酒酒脸上。

    阮酒酒微微低头,既恭敬又坦然的接住康熙的视线。

    她稳稳的站在那儿,恬淡信任的回望着康熙。

    嘴角总是?噙着一抹浅笑的面?庞,那样温柔,令人心定。

    “朕之后宫,后位空悬已?久。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亦不?可终日无首。然皇后之位,不?可轻率。德贵妃尚且年轻,资历较浅。朕今日晋封尔为?皇贵妃,予副后之权,盼尔执此权柄,教化嫔妃,管束宫闱。莫辜负朕之期望。”康熙愉悦且流畅的说道?。

    “皇贵妃,还不?谢恩?”康熙含笑走到阮酒酒面?前?,表情?温柔至极。

    帝王高高在上,世间无几人敢抬头直视圣颜。

    太皇太后和?太后不?在其列。

    望着孙儿荡漾的神色,太皇太后眼角肌rou抽了抽,一言不?发。

    太皇太后也和?在场的无数王公大臣一样,被康熙刚才的突然停顿,惊吓的主动降低了底线。

    皇帝还是?有理智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