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书屋 - 经典小说 -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在线阅读 -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157节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157节

    包拯可是自带主角光环的人,天底下就没有他破不了的案子,当然他也是一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命案的人,这都是主角光环。

    包拯从赵凌舒口中得知死者家中不是第一案发现场后,立即派人搜查附近。

    并且通过调查,得知死者劣迹斑斑,嗜赌成性、殴打妻子、不孝父母、不敬兄嫂,导致兄长外出收账,嫂子就回娘家,不肯留在家中。

    还得知昨日酉时末,死者还出去了一趟。

    通过重重分析,以及狼犬的敏锐嗅觉下,没多久包拯就找到了第一案发现场,正是死者家中的商铺。

    原来死者被公主教训后不敢再打用妻子还赌债的念头,于是他将注意打到家中商铺上。

    天黑之后,他偷偷潜入家中商铺想偷钱。没想到遇上了提前回来的兄长,本来因为死者赌博,兄弟之间就有龃龉,加上死者对其嫂子言语不敬,目光猥琐,兄长怨其久矣。

    见到死者又偷家中钱财,怒气不打一处来,和死者发生了剧烈的争执,最后失手打死了死者。

    兄长又惊又怕,但想到家中只有弟媳和年幼的侄儿,加上回来路上听到弟弟惹上公主府的消息,一个栽赃嫁祸的想法浮现在他脑中。

    公主府势大,家仆打死个人也不是事,他们作为苦主也不敢惹上公主府,最后这事不就不了了之了吗?

    到时候他们家中除了一害,弟媳想改嫁也好,想在家守寡也罢都好过从前,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于是兄长说通了弟媳,两人合伙做了一出戏。

    可惜他们遇上了不想背黑锅的赵凌舒把自己瞥干净了,又遇上较真的包拯把案子查得水落石出。

    最后死者兄长被判充军,妻子倒是没事,包拯念在她是个可怜人,加上死者兄长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便没有对她判刑。】

    宋仁宗时期

    赵祯激动得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走下台阶,来到包拯面前,赞道:“果然是他!爱卿果然如书中所写断案如神!”

    包拯:“……”不!并不是,他只是从天幕说过的人物中选了一个最有可能行凶之人。

    再说了,连最基本的审讯都没有,断什么案啊!

    然而赵祯不这么想,“爱卿果然不负盛名,大宋有爱卿是大宋之福,也是朕之福。”

    包拯:“……”

    朝臣们:“……”呵呵,之前你被包拯喷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

    丫的,好气哦。

    包拯不过是四品官,还是从四品,天幕有必要这么抬举他吗?

    大秦

    秦始皇的关注点在于“主角光环”四个字上,主角他知道,光环又是什么?

    而且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命案,这算哪门子光环?难道这不是灾星吗?

    秦始皇:不理解,真的不理解。

    还有这宋朝的律法怎么这么宽松?殴打妻子、觊觎兄嫂难道不用受罚?家中有两个男丁为何不分家?

    他的秦律都没传下去吗?不是百代行秦政法吗?怎会如此?

    **

    一波三折的案子听得揪心不已,听到结局,阴嫚松了口气,“幸好结局是好的,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也没有那么不近人情。”

    “可是,”有公主不解道:“男人的妻子为什么要百般隐忍,男人殴打妻子,妻子可以打回去啊,如果打不过,告到官府,男人不是应该要受罚的吗?”至少得割去耳朵吧!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和离了,哪至于沦落到后面的典妻还债。

    阴嫚叹了一声,“宋朝的律法和大秦不同,没见明朝的公主连奴仆都能欺负吗?宋朝或许也没好到哪里去。”

    ……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得到想知道的结果后,刘彻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

    不过还是道:“这人劣迹斑斑,判其兄长充军未免太过,倒不如罚点金子了事的好。”

    大臣们:“……”

    汲黯忍不住道:“陛下忘了,天幕曾经说过大宋富庶,想来不缺这点钱财。”

    刘彻瞪了汲黯一眼,不会说话就别说。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唏嘘道:“原来如此,这人既是失手杀人,杀的又是个劣迹斑斑之人,去官府自首就是,怎能妄想嫁祸他人,嫁祸的还是当朝公主,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要真有其事也就罢了,公主还会赔偿钱财,可栽赃嫁祸,当人家公主是傻子呢。

    要是碰上个脾气不好的公主,何止是充军这么简单。

    【这个案子之后,包拯等人对赵凌舒刮目相看。

    尤其是包拯。

    包拯问:公主如何得知死者吐血量不对?

    他也是问过展昭才知道内伤会大量吐血,甚至还会尿血、便血等。公主并非江湖中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赵凌舒:自然是从书中得知,本公主以前看过一本名为《洗冤录》的书,书中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众多内容[1]。】

    第124章 一百二十四 法医鼻祖

    【包拯闻言心中一动:洗冤录, 洗刷冤屈,这名字取得倒也贴切。

    说罢,包拯双手作揖, 说: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还望公主答应。

    赵凌舒心里顿时一咯噔,不会吧,包拯不会是想问她要《洗冤录》吧?

    她笑得十分勉强:包大人请说。

    话音刚落就听到包拯说:臣想借《洗冤录》一观。

    果然,她就知道古代这些断案高手没有一个能逃过《洗冤录》的诱惑。

    可问题是……她没有啊!

    《洗冤录》是南宋的宋慈写的,现在是北宋, 隔着两百年呢,她上哪里找去?

    虽然《洗冤录》上的内容她记得不少,但有时候记得是一回事, 默写又是一回事;再加上古代没电脑没手机,用的还是繁体字,她拿头写啊?

    于是赵凌舒推脱道:这书后来找不到了, 本公主也不知道它哪里去了, 或许是因为过于破旧、位置过于偏僻被宫人当成废品清理了吧。】

    宋仁宗时期

    捕捉到关键词的赵祯惊呼, “《洗冤录》出自我大宋!大宋果然人才济济。”

    大臣们欲言又止, 官家你没注意到天幕说的是南宋吗?

    你忘了南宋是怎么来的?

    其他大臣欲言又止,包拯可不, 他向来直谏, 这次也不例外, “官家, 大宋人才济济却最终落得靖康亡国的下场, 汉人南迁与当年的晋又有何区别?

    官家听到这些应励精图治,重用能臣,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祯:“……朕知道了。”

    “朕不正是想从天幕上了解大宋还有哪些人才未被发现吗, 爱卿说的朕都知道。”在做了在做了,别催了。

    能青史留名的都是忠臣良将,这他还是知道的。

    包拯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得好些大臣嘴角微微抽搐,蹬鼻子上脸!

    不就是被天幕夸了几句吗?说话都硬气了。

    以后弹劾他们不会更过分了吧?

    一想到自从包拯进了知谏院,弹劾过的权贵数量,众人心里就没底。

    不如还是让包拯继续去当他的权知开封府吧?正好这回天幕都快把包拯吹得和断案如神的狄仁杰有得一拼,他们若是借此举荐包拯,官家肯定会同意的。

    嗯!就这么办!

    宋太.祖时期

    自从收拾了赵光义,废除了金匮之盟,立了太子后,赵匡胤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岁。

    尤其是知道辽国买不了天幕上的书后,赵匡胤更是干劲十足,铆足了劲cao练禁军。

    火.药本来就是在宋朝发扬光大的,有天幕的书籍,加上赵匡胤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真招募到了不少火器方面的人才。

    火器这种东西,敌无我有那就是一大杀招,用在战场上简直就是压倒性的胜利。

    赵匡胤没有废多少功夫就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此时的赵匡胤正得意于自己的功绩,冷不丁又听到天幕提起南宋。

    赵匡胤:快乐没有了。

    还得继续努力,绝对不能让南宋有出现的可能!

    大秦

    秦始皇听到这熟悉的语气,嘴角不由抽了抽。

    上回说给韩信写兵书,结果就给了两句话。虽然那两句话确实不错,任哪个武将看了都会眼睛发直,但他明明可以有一本兵书,却因为懒而变成两句话。

    想想就觉得亏了。

    尤其是书中的人明明记得内容,却因为字体繁复、没有电脑、手机这种令人无语的理由不想写。

    秦始皇:真懒散!

    这要是在大秦,他有一百种方法让她写出来,一天怎么着也要写个万儿八千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皱了下眉头,“怎么又是大宋的人?”

    包拯是大宋的,洗冤录是大宋的,大宋到底还有多少名留青史的人?

    自从上回听了苏轼写他踞厕见卫青后,刘彻就对大宋很不满,尤其是大宋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