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
子名次虽然不错,却还够不上前三。因此第三名意外的落入了闽地的白鹤书院。
当知府大人念到名字的时候,下面的学子一阵一阵的喝彩,虽然不是自己得到的名次,但是这三人的才学胆识情商无一不使人折服。
“明年的春闱,这三人很可能杀入一甲。”
“也不一定。这次逐鹿的那位没来,还有好些学子因为不在书院就读,也没来参加大比,但是不能说人家学问就不如这三位,所以我看,他们三人中能有一人杀入一甲已经是难得了。”
傅子寒跟其他几位官学的夫子相顾一笑,都没说话。
这三人虽然惊才绝艳,但是京城中国子监和太学还有四门中也有惊才绝艳的人,至少傅子寒就知道,四门中有几人明年也会参加春闱,若是不出意外,一甲的竞争绝对惨烈。
第二项进行的是三位夫子的唱榜。唱榜者是跟文老齐名的,前太子太师,温登河温老。
这位温老极其低调,致仕之后就闭门谢客,只在家里含饴弄孙,偶尔出来跟几位老友喝喝茶聊聊天,从不参与政事。前几年书院大比也曾想请他做嘉宾,他老人家一口就回绝了,这次倒是相当意外的出现在这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讯号。
傅子寒对自己的学问还是有点数的。前一前二他从不指望,只寄希望于第三名上。这还是因为他自觉有两本书给他的加成才有的信心,否则他是不会前来参加大比的,没得到名次,可不是丢了老师的脸么。
果然,第一名是逐鹿书院的于讲郎。这位曾是先帝最后一科的状元,但运气不好,才进了翰林院没半年,就丧父丧母,丁忧的年限足有五年。期满后干脆也就懒得去京城抢饭碗了,到了逐鹿书院教书,目标是成为书院的山长继承人。
第二名是鲁地文和书院的讲郎禹辰,他出身书香世家,其父师从孔家家主,其母是孔家第三房的嫡次女。今年才不过弱冠之龄,但四书五经琴棋书画可谓无一不精,只在经验上弱了于讲郎一筹。这人要搁话本里,妥妥的男主霸总的胚子。
第三名上,温老顿了一下,笑道:“老夫闭门静修十四载,没想到这难得想出来露个面,就遇到这样的佳事。也算好事成双了。”
之后,他先念到:“第三名,浙水书院沐清声。第三名,工部傅子寒。”
这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傅子寒论年纪要比沐讲郎小,而这又是书院大比,所以排名上他只能落在沐清声的后面。
这还是大比历史上第一次有人获得并列的名次。下面的学子和夫子们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虽然不敢说质疑大比的公平,但是对两人并列还是觉得不太理解。
“这次大比的结果和评判的分数都会在照壁上张贴出来,若是有疑问的,大可前去查究。”
浙水书院的山长淡淡的说了一句之后,底下的学子们重归安静。
之后的书院前三也让人有点出乎意料。浙水占了地利之便,成为前三之一,这也无可厚非,本来书院的实力就不弱,而且这种地利之便,几乎所有的书院都能占一脚,只要你们书院愿意承办就行。
但是另外两个书院中,逐鹿居然落榜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鲁地的那所书院。综合评分比逐鹿高出三分。
当然,若是逐鹿的首座前来参加,或许这个名次会有所变化。
而中衡书院只比闽地的白鹤书院高出零点二分,差一点就翻船了,这个分数出来之后,中衡书院的学子和夫子们都擦了一把冷汗。而白鹤书院则齐刷刷发出一声叹息。
毕竟书院排名是综合考评,选项多达二十七项,只要一个不注意,就能掉个一两分下去。
等到书院的名字念完后,大家都以为事情搞定了,开始不停的交头接耳,等待上面的大佬们退场。
但是没想到文老先生却站了出来,手里还有一张皇榜。
这下子,所有人都震惊了,包括傅子寒在内。
之前唱榜的时候,也是金榜,但是那个是杂色金榜,画的是桂花图。而这张金榜可是出自皇家,刺眼的明黄色,上面还有五爪金龙的图案。
“今次有幸得圣人嘱托,唱一榜。请诸位行礼,跪听。”
除开持榜的文老先生外,其他大儒虽没有跪听,但也是躬身静候。而下面原本跪坐的学子夫子们,都正色跪好,奏请宣唱圣人加榜。
而在他们的最前方,两位蒙童扶着一老翁跪下,正对圣人金榜。
第129章前往西北
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圣人亲自下旨褒奖一生只为教书育人的夫子。恐怕也是除孔圣人外,教育界的最高荣誉了。
其实在后世,这类的奖项要么带着安慰性质,要么就是这个人的成绩实在突出需要这个行业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
但是在这个时代,能得到圣人亲自下旨褒奖,并享有冬夏两季的官服冰炭补贴,这就很值得骄傲了。虽然钱不多,可名气足够弥补了。
这位老者可能在其他地方不太有名,但在江浙一带,他的名气不小,受此褒奖也算得上名至实归。
这个消息当天便传了出去,可谓轰动一时。老夫子回家后,来他家瞻仰圣人金榜的人简直络绎不绝,不过都不敢踏进内堂,最多就在门口伸个脑袋瞅上一眼,好像这样就能跟亲眼见到圣人了一般。
且不说这个金榜对老夫子来说到底是多大的安慰,对他的后人又是多大的激励,就说那些原本只以为自己不过是个启蒙童师的夫子们也有了个盼头,谁不想光宗耀祖呢,科举出仕的路子不通,这不又多了条桃李天下的道路么?
那之后,江浙一带,连同教育相对广泛一些的鲁地,闽地和甘肃等地方,蒙童的数量多了不少,秀才们教导学生的时候也认真了很多。以此往后,大宴朝每次科举的参考人数都在逐年上升中。
并没有觉得这事儿跟自己有任何关系的傅子寒也眼红的看着金榜,心里念叨着有生之年一定也要得到一副才不枉活了这辈子。估计这金榜就跟后世的诺贝尔在科研者心中的地位相差无几了。
也不止傅子寒一个人如此想,好几位这次名次不理想的夫子讲郎们都暗自下了决心,要再接再厉,五年后卷土重来。
宣布完名次之后,愿意离开的就可以离开了,想要留下跟同行交流的也行。浙水书院提供五天的免费食宿。当然,有钱的愿意在外面住宿的,也没人会拦着你。
傅子寒想要回去京城,他手上的事情快要告一段落了。这次大比已经让他的心愿满足,从某个方面来说,他也算重振了傅家门楣。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把妻子女儿安置好,然后再独自去往西北。
四皇子已经离开好几个月,到底情况
当知府大人念到名字的时候,下面的学子一阵一阵的喝彩,虽然不是自己得到的名次,但是这三人的才学胆识情商无一不使人折服。
“明年的春闱,这三人很可能杀入一甲。”
“也不一定。这次逐鹿的那位没来,还有好些学子因为不在书院就读,也没来参加大比,但是不能说人家学问就不如这三位,所以我看,他们三人中能有一人杀入一甲已经是难得了。”
傅子寒跟其他几位官学的夫子相顾一笑,都没说话。
这三人虽然惊才绝艳,但是京城中国子监和太学还有四门中也有惊才绝艳的人,至少傅子寒就知道,四门中有几人明年也会参加春闱,若是不出意外,一甲的竞争绝对惨烈。
第二项进行的是三位夫子的唱榜。唱榜者是跟文老齐名的,前太子太师,温登河温老。
这位温老极其低调,致仕之后就闭门谢客,只在家里含饴弄孙,偶尔出来跟几位老友喝喝茶聊聊天,从不参与政事。前几年书院大比也曾想请他做嘉宾,他老人家一口就回绝了,这次倒是相当意外的出现在这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讯号。
傅子寒对自己的学问还是有点数的。前一前二他从不指望,只寄希望于第三名上。这还是因为他自觉有两本书给他的加成才有的信心,否则他是不会前来参加大比的,没得到名次,可不是丢了老师的脸么。
果然,第一名是逐鹿书院的于讲郎。这位曾是先帝最后一科的状元,但运气不好,才进了翰林院没半年,就丧父丧母,丁忧的年限足有五年。期满后干脆也就懒得去京城抢饭碗了,到了逐鹿书院教书,目标是成为书院的山长继承人。
第二名是鲁地文和书院的讲郎禹辰,他出身书香世家,其父师从孔家家主,其母是孔家第三房的嫡次女。今年才不过弱冠之龄,但四书五经琴棋书画可谓无一不精,只在经验上弱了于讲郎一筹。这人要搁话本里,妥妥的男主霸总的胚子。
第三名上,温老顿了一下,笑道:“老夫闭门静修十四载,没想到这难得想出来露个面,就遇到这样的佳事。也算好事成双了。”
之后,他先念到:“第三名,浙水书院沐清声。第三名,工部傅子寒。”
这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傅子寒论年纪要比沐讲郎小,而这又是书院大比,所以排名上他只能落在沐清声的后面。
这还是大比历史上第一次有人获得并列的名次。下面的学子和夫子们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虽然不敢说质疑大比的公平,但是对两人并列还是觉得不太理解。
“这次大比的结果和评判的分数都会在照壁上张贴出来,若是有疑问的,大可前去查究。”
浙水书院的山长淡淡的说了一句之后,底下的学子们重归安静。
之后的书院前三也让人有点出乎意料。浙水占了地利之便,成为前三之一,这也无可厚非,本来书院的实力就不弱,而且这种地利之便,几乎所有的书院都能占一脚,只要你们书院愿意承办就行。
但是另外两个书院中,逐鹿居然落榜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鲁地的那所书院。综合评分比逐鹿高出三分。
当然,若是逐鹿的首座前来参加,或许这个名次会有所变化。
而中衡书院只比闽地的白鹤书院高出零点二分,差一点就翻船了,这个分数出来之后,中衡书院的学子和夫子们都擦了一把冷汗。而白鹤书院则齐刷刷发出一声叹息。
毕竟书院排名是综合考评,选项多达二十七项,只要一个不注意,就能掉个一两分下去。
等到书院的名字念完后,大家都以为事情搞定了,开始不停的交头接耳,等待上面的大佬们退场。
但是没想到文老先生却站了出来,手里还有一张皇榜。
这下子,所有人都震惊了,包括傅子寒在内。
之前唱榜的时候,也是金榜,但是那个是杂色金榜,画的是桂花图。而这张金榜可是出自皇家,刺眼的明黄色,上面还有五爪金龙的图案。
“今次有幸得圣人嘱托,唱一榜。请诸位行礼,跪听。”
除开持榜的文老先生外,其他大儒虽没有跪听,但也是躬身静候。而下面原本跪坐的学子夫子们,都正色跪好,奏请宣唱圣人加榜。
而在他们的最前方,两位蒙童扶着一老翁跪下,正对圣人金榜。
第129章前往西北
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圣人亲自下旨褒奖一生只为教书育人的夫子。恐怕也是除孔圣人外,教育界的最高荣誉了。
其实在后世,这类的奖项要么带着安慰性质,要么就是这个人的成绩实在突出需要这个行业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
但是在这个时代,能得到圣人亲自下旨褒奖,并享有冬夏两季的官服冰炭补贴,这就很值得骄傲了。虽然钱不多,可名气足够弥补了。
这位老者可能在其他地方不太有名,但在江浙一带,他的名气不小,受此褒奖也算得上名至实归。
这个消息当天便传了出去,可谓轰动一时。老夫子回家后,来他家瞻仰圣人金榜的人简直络绎不绝,不过都不敢踏进内堂,最多就在门口伸个脑袋瞅上一眼,好像这样就能跟亲眼见到圣人了一般。
且不说这个金榜对老夫子来说到底是多大的安慰,对他的后人又是多大的激励,就说那些原本只以为自己不过是个启蒙童师的夫子们也有了个盼头,谁不想光宗耀祖呢,科举出仕的路子不通,这不又多了条桃李天下的道路么?
那之后,江浙一带,连同教育相对广泛一些的鲁地,闽地和甘肃等地方,蒙童的数量多了不少,秀才们教导学生的时候也认真了很多。以此往后,大宴朝每次科举的参考人数都在逐年上升中。
并没有觉得这事儿跟自己有任何关系的傅子寒也眼红的看着金榜,心里念叨着有生之年一定也要得到一副才不枉活了这辈子。估计这金榜就跟后世的诺贝尔在科研者心中的地位相差无几了。
也不止傅子寒一个人如此想,好几位这次名次不理想的夫子讲郎们都暗自下了决心,要再接再厉,五年后卷土重来。
宣布完名次之后,愿意离开的就可以离开了,想要留下跟同行交流的也行。浙水书院提供五天的免费食宿。当然,有钱的愿意在外面住宿的,也没人会拦着你。
傅子寒想要回去京城,他手上的事情快要告一段落了。这次大比已经让他的心愿满足,从某个方面来说,他也算重振了傅家门楣。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把妻子女儿安置好,然后再独自去往西北。
四皇子已经离开好几个月,到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