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书屋 - 言情小说 - 珠玉在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6

分卷阅读26

    “吕姑姑,我不缺衣裳穿,衙门里发的公服不说,府里也有针工,冬季棉服早已做好。”王醴话还在嘴里,就被吕撷英推到配间去换衣裳。

不多时,王醴换上羊毛料圆领衫出来,吕撷英连连叫好:“年年说得对,这料子穿着最显精神,提气得很。给你做了好些,都抱回去穿,冬日里这羊毛料比棉服还暖。”

王醴拒绝不得,只能领受,他圆领衫不及换下,卢昆阆进来:“重崖啊,可算是来了,再不来,你姑姑能做出一柜子衣裳去。”

“就是不给你做,眼红也不给,叫你气我。”

吕撷英刚生产完,小脾气多得很,但凡不顺心就要生气,卢昆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好好好,不给我做不给我做,都给重崖做,给他做一车,叫他穿一世。”

吕撷英也知道自己最近脾气多,好在来得快去得快,转眼又笑:“什么叫穿一世,以后叫他媳妇做。”

“我都没穿上我媳妇做的,他也别想穿上他媳妇做的。”

这夫妇二人中间是容不下旁人的,王醴不爱登门,也有这层原因。

如果孟约在场,肯定能拍着他肩告诉他——这种随时可能被强行喂一肚子狗粮的地方,不爱来才是对的。

王醴领一堆衣裳回去之余,还被强行塞了几条从冰窖里取出来的腊rou,王醴提回去,晚上灶下就蒸了一盘出来。王醴一尝,这味道实在有些熟悉,但王醴前后也只去过鹿邑县三四次,正经待的长的还是谯郡郡守案时,鹿邑县饮食到底什么风味,并不清楚。

熟悉的味道,最终被王醴归结为鹿邑县腊rou都是这个味道。

次日,王醴方才进衙门,就接到御史大夫令,命他前往户部。户部今日凌晨有个看管库银的小吏死了,家中墙缝里塌出现银数千两,一个小吏,月俸不过十两,并无其他收入,在京城要养活一家老小,一年到头能攒下十几二十两,已算是节俭人家。

数千两,小吏攒到死都攒不出,那小吏家中住的旧屋旧院,家中老小穿的俱都朴素,墙里却有数千两现银,这里边的水有多深有多浑可想而知。

“王御史。”

王醴正要入衙,听有人唤抬头去看,却是在大理寺见过一面的谯郡周文和,那位貌美才高荣氏女的众爱慕者之一。官场内外调动,任官放官,督察院尽有卷宗记录,王醴自然知道周文和并未如一般进士那样谋求外放,而是在户部入职:“周管勾。”

“王御史是为库银案来的?”

“还未确定库银出了问题,称不上库银案。”

“下官不该胡言。”周文和对王醴还是印象不错的,这人不为难人,有公心,又不一味耿直,周文和认为是个值得学习的对象。他家中无人出仕,并没有谁可让他借鉴学习,王醴这个与他年年岁相当,便为御史监察一方的同龄人,就首先跃入周文和眼帘。

王醴不知周文和在想什么,周文和要跟便跟,到了不能跟的地方自然会有人把他拦住。

当然,王醴更不知道,这就是山雀栖宿的树木。

更更更不知道,再过不久,应飞于野的山雀便会到京城来。

孟家此时,该运的都运到京城,鹿邑县该打点的也已经打点好,仆从该遣散的遣散,该带的带,该留的留。水力织机加幅宽后,每天织布的量十分惊人,孟老爷不得不提前派人去寻能出海贩布的商户。

在孟老爷筹谋开拓海上丝路,根本没心思管水力纺机的事捍,曹伯林把水力纺机给做出来。虽还有许多地方要改进,但粗棉纱已经不成问题,就是仍有些不均匀。

得知消息,孟老爷对着孟约叹了好半天气,最后才对孟约说一句:“日后,年年什么都不用担心,为父定为你谋个好前程。”

士族出身的子弟,科举出身的进士,起步就可能是六品七品,孟老爷得的不过是区区九品官,但对孟老爷来说,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其实,这也同时是许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一步跨过的,是千百年来横亘在士与庶之间的鸿沟。

孟约不懂,大概也难懂,毕竟在她还不懂时,孟老爷就带着她跨了过去。人的不懂,往往是因为不必去懂,而有些事当真就是最好一世都不必懂。

第二十七章闺阁一经别,再见梦魂中

转过年去,孟约就要十七,孟老爷心里紧着她的终身大事,却一句话没提。这一去京城,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孟老爷舍不得孟约离自己太远,自然想着到京城后再托吕教习相一相。

说起来,吕教习肯收孟约做弟子,孟老爷也算消去心头一大患,一则闺女有了高门出身的师父教养,二则姻缘上也能找着人请托。若非有师徒之情,孟老爷宁可自己慢慢瞧,也不肯轻易相托。

眼见着庭院中的树叶悄悄黄落,墙角菊丛盏盏盛放,孟老爷的心啊,一下就飘去了远在数百里外的京城。周文和那边,孟老爷命人送去口讯,日后只当不认识,路上遇见也勿作问候。倒不是要瞒下孟约定过亲的事,而是不欲再与周文和有什么牵扯,再者结亲不行,成仇家的多得很,孟周两家虽没成仇,但要继续相亲却也再无可能。

“老爷,三板子回来了。”

三板子大名程并,是孟老爷旧年在道中搭救的一个孩子,当年搭救时还不到七岁,如今已经二十七,膝下有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四岁。程三板子自家争气,这些年生生挣出一份家业来,不但自家打理得好,还时常替孟老爷跑些大项。

这次去寻海商,孟老爷本来要派柜上的人去,还是程三板子说早些年在外跑商,在淮安府山阳县碰见过两个大海商,遂带上布行嘴皮子利索的柜头装上几车布去山阳县。

“孟叔。”

孟老爷见程三板子黑了一圈瘦了一圈,关怀好一番,才问及海商的事:“那些海商好打交道吗?”

程三板子朗声笑道:“很好,听说我们一年能出几万匹布,连多少钱一匹都不问,这就派了人急急忙忙赶来。我着人往山阳县里外打听过,咱大明的布贩出去非常好出手,不管是本朝海商还是番邦来的海商,听说我们能出大货,织出来的料子,棉布都比寻常丝绸好,花样还格外时兴,盯着我眼都能冒绿光。他们都要来,我没全带,选了三家信誉好,船大身家厚的。”

“是当如此,天下生意天下人做,做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