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子监开组会 第135节
在将这些各有所长的学子送到各个岗位之前,庄良玉特意跟每个人都做了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尽可能地出谋划策为他们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又充分发挥自己的厚脸皮,拉着太子和四皇子入股投资,筹建各式工厂,包括但不限于印刷厂、制药厂,以及带着于化工、数理方向有兴趣的学子开始研究能源的问题。 其中就包括复现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小电机,甚至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 虽然规格不够,但至少有模有样。 旁人搞不懂他们每天拿着奇奇怪怪的东西在做什么,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知识的殿堂此时已经向他们敞开大门,浩如烟海的真知灼见正等待着他们的探寻。 庄良玉有心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以及科学体系的建立,她知道自己并不是个多么聪明的人,除了跟土地相关的知识,其余皆是年少时期模糊的印象而已。 但这些已经足够启蒙,她想做的是抛砖引玉,值得庆幸的是,她做到了。 重新分科改制后的国子监在西都城的愁云惨淡中焕发出与众不同的生机,从上至下,从夫子到学子尽是热火朝天,手不释卷。 就连东西市的街头巷尾,也能听到激烈争论某些学术观点的声音。 从科学到哲学,由荣亲王掀起的这场叛乱以及引发的后续动荡同样引起了这些人对自己的思考,在庄良玉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他们开始思考关于社会制度、皇权与人权,世家门阀与普罗大众之间的关系。 文献综述、论文猜想,思想的闪光浪漫且天马行空。 自荣亲王政变之后,庄良玉要求所有学子强制住宿,为了能让他们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关头远离权力争夺,最大程度的保证知识无须受权力桎梏。 仅存的文官对庄良玉的大刀阔斧成见颇深,加之不久前国子监门前曾发生过民间学子聚众抗议之事,对庄良玉议论纷纷,连带着洛川郡主也成了被议论的对象。 这些人甚至以废后为例来说女子干政的危害。气得太子赵衍慎在自家府邸中将东西砸了个稀巴烂! 若非这些文官知道顺德皇帝敬重太后,以及太后手段雷厉风行,否则甚至要拿太后来说庄良玉以后必成祸害。 顺德皇帝铁了心要做能够名传百世的明君,跳出一朝帝王的事业和框架,他在庄良玉的谋划中看到了足够持续千年的辉煌。 哪怕庄良玉只是一个国子祭酒,照样手中由着足以媲美六部尚书三省中丞的权力。 西都城中,庄良玉以雷霆手段整改国子监,西都城外,萧钦竹以破竹之势平息叛乱,一路向北,直奔丘兹关。 突厥的部队一路烧杀抢掠,势如猛虎,所过之处血流漂橹,尸骨遍布。 这些来势汹汹的野蛮人甚至会用屠城这样残忍的手段。 萧钦竹率领镇北军主力部队做先锋,一路急行负责平定各地叛乱,准备收复被突厥掠走的城池。 但急行军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伴随着突进距离的增长,粮草供给也会变得困难。若是在对方战场,粮草不足直接从敌军手里抢便是,但眼下突厥等游牧部落抢占大雍边境城池,百姓本就苦不堪言,他如何能做得出雪上加霜之事? 为今之计,唯有确保运粮道路通畅,能够源源不断地补给前线部队。 萧钦竹决定在此时率兵出征并非是意气用事,上一世,他死在边关战场,死在同僚背刺和敌人诡计中。这次他想在赵衍恪登基前,在突厥大范围攻陷大雍北部城市之前,将野蛮人的马蹄拒之关外。 一旦这些人的铁骑踏破丘兹关,便有入无人地,可直取大雍皇城,攻城略地犹如探囊取物。 届时,民不聊生,国之不国。 而他的夫人,大雍的国子监祭酒大人,最在意的便是百姓的安慰。 在陵南道时,庄良玉为他们殚精竭虑夜不能寐,回到西都城后,为他们深陷皇权争斗尔虞我诈之中,再不得自由。 他想让庄良玉今后一起随他看塞外的草原与黄沙,想骄傲的告诉他的夫人,你看,这是我曾经驻守的地方,这里是如此富足安宁。 你是大雍最出色的夫子,是第一位女官,而我同样会是大雍战绩最彪炳的将军,我会用敌军的项上人头和侵略者的鲜血,做你成功的赞歌。 第123章 算计 清晨, 卯时刚过,国子监中便已然热闹起来。 洗漱、打闹的声音不绝,尽是朝气蓬勃。 女学子人数少, 也更安静些,清晨醒来后看着诸多年轻学子们在院子里三五成群, 或吟诗作对或激烈争论,一边觉得他们意气风发, 一边又觉得曾经看起来像模像样的贵公子们也不过如此。 曾经在家中,听到上门议亲,也只能听个模糊的风评,完全是听着别人的美誉来决定未来的出路。 但此时—— 在真正接触和了解之后, 曾经的光环与萌动的春心一起破灭,看上去高高在上的豪门世子也不过是寻常人的模样, 哪里真像旁人所说那般不沾烟火气? 男舍和女舍之间隔着围墙, 但校场是通用的,是以大清早, 便能看到一群恣意张扬的少年郎们在校场上晨练,有些跑步,有些习武, 总之各个显得阳光向上。 庄良玉站在校场边上, 看着姑娘们新生羡慕的样子,思忖片刻,回屋换了一套轻便的装束, 十分难得地说道:“跟我一起锻炼?” 庄良玉的带头给了起初还有些不好意思的姑娘们莫大的勇气。 她们有胆量在浦云秋狝的围场上与男子一较高下,可下了赛场, 却羞于展示自己的能力。除却洛川郡主那个要强且好胜的异类外, 剩下的三十多名女子, 虽然出色但终究有限,甚至有些还在可以藏拙。 庄良玉在重新分科时就彻彻底底了解过这些女子的情况,不仅详细做背调了解她们的家庭,也仔细了解过她们个人的意愿与想法。 其中有很多人觉得,若是一个女子表现得太过强势,日后是不好嫁人的。 庄良玉沉默着听完她们的想法,尊重她们的选择。 但现在,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会成为击破她们内心固有成见的利刃。 渴望,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 庄良玉带着女子在校场上跑步,一边跑心里一边长吁短叹,想她这样一个不爱运动的懒人,竟然还有主动跑步的一天,这要是让萧钦竹知道了,少不了要稀奇。 毕竟萧钦竹一直坚持不懈地想将庄良玉每天清晨从被窝里拉出来跟他一起晨练,可她总有办法蒙混过去,裹着被子在床上睡到日上三竿。 果然,萧吟松第一个站在校场边瞪大了眼睛,扯着叶瞳龄满眼不可置信:“你快看快看!她竟然在跑步!” 叶瞳龄起初还浑不在意,随口敷衍道:“跑呗,谁在跑啊?” 等他顺着萧吟松的手指看向校场中央,差点眼珠子都被惊掉:“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庄良玉本来就跑得困难,一转眼就看到了站在边上的萧吟松和叶瞳龄,气喘吁吁地站到二人面前,笑得不怀好意:“要不要一起试试?” 萧吟松年岁小,觉得能凑热闹是好玩的事,忙不迭点头。 叶瞳龄同样是个懒家伙,当即脚底抹油就要开溜,然后被庄良玉一把拎住后脖领。 漂亮的姑娘笑得满眼杀气,“叶小四爷准备去哪儿啊?” “哪、哪儿也不去。”叶瞳龄赔笑道,疯狂使眼色给庄良玉让她给自己留点面子。 庄良玉松手,微微偏头指向场中,叶瞳龄就算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也得咬着牙去跑了。 庄良玉长舒一口气,满意地看着叶瞳龄带着小萝卜头萧吟松一起跟女孩子们跑步,校场一圈大概是四百米,她想着多少要循序渐进一点,于是大声喊道:“今天我们姑且跑个十圈就休息!” 叶瞳龄脚下一软,差点趴在地上摔个狗吃屎出来。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跑步的行列中来,本来全是女孩子们的队伍渐渐被男子包围,像是掌心里捧了一颗明珠一般。 男子们有意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展露自己的优势和男儿气概,但努力考进国子监的女子们,个顶个都是不服输的,甚至是在校场上跟男子较量。 甚至连余光都吝啬。 庄良玉不知从哪里又摸出了她的折扇,摇了摇,又抬头看看渐高的日头,想着今日给这些学子们搞点什么加餐。 既然运动量上来了,营养也应当跟上才是。 场中跑步的人,别管男女,个顶个都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哪怕古代人早熟早育,但人体的生长规律还是要遵循的。 rou蛋奶和维生素一个都不能少。 庄良玉一边咂摸着食堂的饭菜,一边看着正跑得青春洋溢热火朝天的年轻人们,喃喃自语:“只是跑步会不会有些单调了?” 突然,她露出一个纯良的微笑,正用眼角余光打量她动向的叶瞳龄瞬间恶寒。 福至心灵道:“要不然,再加个早cao吧!” 说到底,穷文富武,许多家境条件没那么好的读书人是难以有额外的闲钱和精力来锻炼体魄的。 “酷!”庄良玉给自己比了个大拇指,哼着小曲向食堂走去。 等着她郎君班师回朝,大获全胜,届时就能跟北方的诸多游牧部落通商,充足且优质的rou和奶将源源不断地涌入大雍。 强身健体,从饮食做起。 …… 等跑得一身热汗的年轻人们停下来,走进食堂,发现今日的早餐竟然是不同于以往的模样,除却平日里提供的样式之外,竟然还要求他们每人都要喝一杯牛奶然后再多吃一个水煮鸡蛋。 搞得这些人满头雾水,庄良玉却觉得又看到了生财的曙光。 目前庄家的农庄中因为要给西都城中的糕点铺子做原材料供应,所以奶和蛋的产量很大,目前来看,还可以更大。 先试着在国子监内部进行理念推广,日后再开始推广到各地学监。 甚至农庄的经营模式可以搞加盟连锁,在各地建立分厂,为当地提供最新鲜的rou蛋奶来源。 庄良玉摸着下巴,第一个将主意打到了她哥身上。她哥庄良玘现在在兖州做知州,如果有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话,应当很容易就能搞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 吃完早饭的叶瞳龄再度看到庄良玉眼中流露出来的志得意满和心有算计,打了个冷颤,搓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拉着萧吟松就跑。 “跑什么?”萧吟松满头雾水。 叶瞳龄头也不回地说道:“再不跑等着被算计吧!” *** 在经历了重新分科的混乱后,国子监的教学很快便恢复正轨。 庄良玉作为国子监的祭酒,成了忙碌得热火朝天的国子监中难得的闲人。 重新分班后,她不需要再直接进行授课,只偶尔去各个班中搞一下试听,看看重新分科之后的效果如何。 现在是农科班,由于班级才刚刚组建不久,负责领班的夫子决定开一次组会,用来相互了解。 庄良玉便托着下巴坐在一饶有兴趣地看,看得夫子浑身发毛,也看得学子战战兢兢。 她笑眯眯说道:“紧张什么,当我不存在。” 众人:“……”您老人家那么强的存在感,想当不存在属实有点强人所难啊! 正在汇报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学子突然卡壳,半晌才想起来自己准备说什么,清清嗓子说道:“目前我在研究耕作模式与农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在查阅先前文献资料,只在《开物记》第三卷,农经篇中看到棉花与大蒜的套作,可究其原理却不甚清晰,棉花与大蒜的具体间种比例描述也略有模糊。不知该参考何种书籍进行学习。” 《开物记》是庄良玉写的,前三卷的成书时间较早,她在写的时候也缺乏周密考虑,所以写得也不够详尽,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是概述,缺乏更加深入的描写。 她很高兴能有人注意到这个方面。 “不知夫子与庄先生可有建议?” 这位夫子随擅长农耕知识,但具体到实地耕作,也有他的知识盲区。 庄良玉思忖片刻,问道:“你可知棉花上最容易生长的是什么虫子?”